首頁
1
哺乳懶人包
2
❖哺乳懶人包
3
❖北投母乳產前講座花絮及重點整理-泌乳機轉4
Missing parameters [corpname]

d14d4886c13d0041b538c230a5901999.png

感謝0720產前哺乳講座的主辦單位北投媽媽支持團體的努力奔走,籌措資金,商借場地,以及來自台北市、新北市、苗栗的準哺乳家庭、哺乳家庭踴躍參加,非常期待下次有緣再相會!
重點整理:
懷孕中期約16~22週乳房就「開始」製造初乳,所以當寶寶「娩出後」98%以上的母親都有「足夠」的奶水供給給寶寶。
產後30~40小時,最遲不超過72小時到產後第九天為黃金泌乳期,此時期是藉由泌乳激素來調控乳汁生產量,可「製造出來的量」比「實際移出的量」更多,所以欲衝奶量的媽媽可親餵後再擠奶,可有雙倍以上的效率。
產後第10天到離乳期,此時期由乳房腺體控制泌乳量,所以大致是移出多少製造多少的時期,而若以擠奶來維持奶量的媽媽需要盡量排空乳房,避免因擠奶技巧不純熟而使乳房常處於充盈程度,而致使後續奶量被下修。
而親餵的母嬰請學習觀察寶寶飢餓、飽足線索,「寶寶餓了就餵,無限暢飲」。
延伸閱讀:「寶寶飢餓、飽足肢體線索」https://www.facebook.com/238558789496107/posts/285328371802358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寶寶每日生理進食需求約8~12次以上,也就是平均2~3小時就需要再次進食。
若以擠奶維持奶量的媽媽,請山寨寶寶需求來擠奶,每日,不分日夜最少8次以上,才能有機會維持奶量。
泌乳回饋性抑制物(Feedback Inhibitor of Lactation;FIL)當媽媽乳房越充盈、越飽滿時,FIL便會充斥於乳房中,不利追奶,所以經常使乳房處在脹奶的狀態下,其實是「退奶」的開始。
奶水的分泌機制跟口水是相同的,所以奶是吃不空的,但是會被吃到剩下比較少。
而哺乳後30分鐘,乳房就會較快速的開始製造下一餐寶寶所需的奶量,所以親餵寶寶吃的永遠是上一餐哺乳後所製造的奶水。
哺乳姿勢注意重點:媽媽需要有舒服的哺乳姿勢,需要「學習」觀察自己身體及乳房狀態,若有不舒服需要立即調整,切勿忍耐。
寶寶:任何哺乳姿勢寶寶的耳朵、肩膀、髖關節呈一直線,臉需要面對媽媽乳房,肚子亦需要貼緊媽媽身體,嬰兒需張大口120°含乳,同時與寶寶最好的溝通便是理解寶寶的肢體線索,簡言之;哺乳順利的要訣是觀察自己以及觀察寶寶。
疏通乳腺以及追奶的專家是:
寶寶「正確」的吸吮 ,
其次是:手擠奶 ,
最後才是:吸乳器。
研究指出;寶寶正確的吸吮比吸乳器移出奶水的效率約有2倍的差異。
培養神一般的隊友:媽媽親餵,爸爸絕對是受益者,起碼半夜可只動口(老婆你辛苦了),而不需要動手(溫奶、餵奶),所以產前即陪伴太太充實哺乳及育兒知識,產後當太太最為強而有力,擋風遮雨的神隊友是很有必要的喔!
如遇哺乳問題,請「盡早」尋求IBCLC國際認證泌乳顧問或哺乳醫師協助,較可避免因小問題不解決,而造成後續的大問題,同時越早尋求協助,亦可使母嬰調整的磨合期縮短,對於建立信心亦有幫助。
最後以腦神經暨心理學家洪蘭教授的知識話語與大家共勉~
洪蘭教授說:
大腦產生觀念,觀念引導行為
行為產生結果,結果再回來影響大腦



c38e0e3e241385d99fc760e71983e769.png




首頁             
最新消息及活動       
甜蜜泌補給站      
淺談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