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情很Blue?媽咪產後憂鬱:家人請多一些關心與同理!百吉媽&棒棒的哺乳故事】
人生有許多的事情是需要經歷、體會過個中的酸甜苦辣才得以成長茁壯,我想學習成為父母也是其中之一的經歷,今天適逢2018母親節,也在此祝福全天下的父母,「母親節快樂!」





「寶貝的誕生對一家人來說;是一段非常幸福的時光!」
因為寶貝是父母愛的結晶也是家的延續,然而許多初為人父人母者,可能會因著生理或心理影響而短期無法體驗這幸福的感受。
話說;這幾天在我們哺乳支持團體的媽媽們討論得沸沸揚揚的「產後情緒低落、憂鬱」的話題,使我忍不住想再複習關於這類問題的研究文獻。
所以期待經由這篇文章,稍微整理關於父母產後憂鬱的可能症狀及預防策略與哺乳家庭分享~
根據研究多達50%~80%的媽媽會在產後2~3天開始出現情緒低落的狀況。
產後出現的心理疾病可能是單純發生在「產後」的獨特心理疾病,也可能原本就有潛藏的心理病症被「嬰兒出生事件」而引發,但此點於文獻中仍存有爭議。
產後憂鬱(baby blues)的症狀有:情緒不穩、哭泣、心情低落、失眠、焦慮、易怒、專注力差、缺乏自信。較常發生於初產婦身上。
通常產後情緒低落、憂鬱(baby blues)的症狀比較和緩且可以慢慢自行痊癒,但是未加以注意很可能演變為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前兆。
若產後憂鬱(baby blues)的狀態超過2週以上的時間,可能代表媽媽具有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傾向,建議盡早尋求專業評估及協助。
然而產後憂鬱並不會只侷限在媽媽身上,約有10%左右的新手爸爸亦曾發生,較一般成年男性高出2倍。

於「懷孕期間」就充分準備進而了解日後相關的;




以及;







都是非常明智且是為家庭增加的新成員負責的做法,因為大多的人對於不肯定或未知的狀態是較容易產生負面的情緒的,然而;準備了但是事情未如預期狀態發生時,是相對較可以釋懷的,因為畢竟影響著生產或產後狀態的可能變數是非常大的,保持彈性的做法較能避免困擾喔!


從來沒想過,生小孩當媽媽這檔事會發生在我身上。
因為沒計畫,所以打從知道肚子裡來了意外,在歷經事後避孕藥、玩單桿、爬欄杆、跑操場還沒戒煙!
且一直找診所詢問人工流産的刺激下,這意外依然黏條條, 到底有多想來當我的孩子!
最後留下寶寶是因為自己爸爸對我說:「他都來當妳的孩子了妳還想殺死他!」
我哭到數度崩潰,回想過去到診所,都不是為了産檢的産檢,都能清楚聽到他活跳跳的心跳聲,到底我怎麼忍心。
因為完全意料外的懷孕,所以所有初期中期該補充什麼(現在只知道要補葉酸)注意什麼我完全沒做,
第一次真正開始産檢也是他滿3個月的時候才做第一次記錄(超音波照,身體大小,預估重量,預約下次産檢),
因為沒有期待,所以連同外在的新生兒用品我也都沒準備,因為幾乎沒外露,也就沒什麼朋友知道,我還記得當初有同學幫我向另一個同學索取恩典物品時,她還一直被誤會她自己有了(但她身體不好,想懷都懷不上),而我真的,什麼功課都沒做,餵母奶完完全全就只是因為我知道我沒錢可以買奶粉養他,就這樣寶寶來到我的身邊,開始我傻傻餵他認真喝慢慢大的路程。
産後當下沒有立即的肌膚之親我悔恨,産後沒有母嬰同室我悔恨,産後一週,我回娘家坐月子,開始嚴重的産後憂鬱,不是因為親餵不順,也不是剖腹傷口疼痛影響心理,而是因為娘家遠在南投,老公在台北工作,我只有六日能見到他,月子期間,我每天哭,每天無法入睡,每餐都食之無味,每分每秒都只能跟孩子關在房裡,哪也不能去,孩子哭就塞奶換尿布,孩子睡我就想死,覺得我的世界我的功能只剩餵奶換尿布了,真的好想死!
天黑就發抖盜汗,,閉眼就覺得孩子好可憐,有一個一心想死的媽媽,每天的夜深人靜獨留我清醒時,只能一直滑手機看有沒有人可以陪我聊天,卻又讓我看見一則産後憂鬱自殺成功的新聞,我都想叫我娘把刀藏好,真怕拿來自縊,不然就是希望寶寶趕快哭哭討奶,讓我覺得我還有點用處,白天偶爾會抱孩子走到外面曬曬太陽,看看那頭山,聽聽蟲鳴鳥叫還有狗在吠(真的是我娘家在深山林內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就這樣苦撐痛苦到寶寶滿月前,我終於受不了,要求我娘載我出去街上繞繞,看看紅綠燈,聽聽喇叭聲,感受一下街上的人來人往,就連711的叮噹都能讓我當下滿足幸福,回到家又恢復痛苦。
親餵期間,初期有過石頭奶,當過媽媽的表姐(已事隔18~9年)來幫忙熱敷加用力按摩,我真的痛到三字五字六字經都罵出來了,有過一邊在餵一邊在噴,更有過怎麼擠也擠不出一滴奶,為什麼擠,因為另一個有經驗的媽媽說,擠出來餵才知道喝多少啊,然後我就常常陷入「那我現在漲奶,但冰箱又有剛擠的,到底要喝哪一個?」,然後娘家媽媽也無法全心全意幫我坐月子,因為家裡自耕農,銷售農作物是主要經濟來源,不去擺攤水果就會爛會壞,所以月子餐媽媽一早會煮好我再自己加熱,或在園子裡忙完的爸爸幫我加熱再叫我出去吃,然後如果熱擠出來的奶就又要洗奶瓶要消毒要烘乾,然後還要小心不能打翻,要先進先出還是後進先出都亂七八糟,還有熱過卻沒喝完只能擺多久就不能喝,光記那些時間順序根本來不及我孩子喝奶,有一次擠不出半滴,孩子也不上乳房,配方也不喝,我真的好無助好傷心好難過,連餵奶的功能都不被需要,後來才發現,媽媽的心情真的真的好重要,我真的嚐試努力到轉換當下的想法「孩子要喝奶,我要開心,我不能難過,孩子才有奶喝」一直努力調整心理的情緒,放鬆自己,奶才又回來。
去年五月,很幸運接觸到董老師在萬華親子館的開班分享,這才讓我覺得自己選擇餵母奶不只是省了荷包,更是一種母嬰的情感連結,當初還很害怕自己沒辦法持之以恆參加連續五堂的分享,沒想到!到目前為止我幾乎沒有缺席過。我也有動過想要怎麼做怎麼改才能讓孩子睡過夜的歪腦筋,但真的有一回,孩子睡了4小時沒討奶,我卻突然自己嚇醒,摸摸孩子胸口處「嗯...心臓還在跳還在跳好佳在啊」,這時才發現自己已經習慣孩子夜奶了,而老師也說過,夜奶是孩子求生存的方式之一,會夜奶也就這幾年,很快就過了。
今年年前,我突然小白點,很大,看了三四回醫生,小白點始終沒有獲得很明顯的改善,有幸和董老師促膝長談後,才發現又是心理影響生理惹的禍,老師說,母乳自懷孕16~20週左右就開始慢慢製造,因為生産促使母體的一些機制排出乳汁得以哺育孩子,也因此,當母體的壓力過大時,身體自然要有保全母體的生存機制,就會分泌大量抑制乳汁的物質,所以乳汁可能就會不暢順(備註1),因為比起提供母乳,母體本身有更多地方是更需要被重視跟照顧的。
天哪!!這真的讓我非常、非常、非常有感覺,而腦通了,奶也就通了,小白點也bye bye了。
母乳之路我覺得很幸運,沒有走的很辛苦,傻傻的餵,真的是傻傻的餵,孩子今天一歲六個月,不求什麼,健康自然離乳便好。
備註1:當母親情緒低落,催產素不易作用時;將有機會導致乳汁排出不暢,而無法減少乳汁中的(乳汁抑制物-Feedback Inhibitor of Lactation簡稱FIL)的量,而有機會造成後續乳腺阻塞、奶水量減少的關聯性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