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哺乳懶人包
2
♥哺乳故事
3
♥魚與熊掌仍可兼得:雙寶媽&咪寶、恩碩的哺乳故事4
Missing parameters [corpname]

d814a4a42cd32c0d5e033cae9cac1c99.jpg


4be05c05c7bcb716c8aca814c08e9e69.jpg


【魚與熊掌仍可兼得:雙寶媽&咪寶、恩碩的哺乳故事】

這次恩碩的生產是第二胎,我跟先生在第一胎即受到宜蓁老師許多照顧,大寶咪寶一路親餵到1歲7個月,因為懷孕親餵不適而離乳。
第一胎的諮詢結束、親餵漸入佳境後,我持續參加宜蓁老師的萬華親子館哺乳支持團體,認識了許多育兒路上的好姐妹,甚至好幾位媽媽姐妹們一起懷了第二胎,也和宜蓁老師成為了朋友、信仰上的屬靈夥伴。
產前跟宜蓁老師聊二寶哺乳時,宜蓁老師即有提醒,第二胎生產後,奶量通常來得又多又快,這句話我一直放在心上,所以在經歷2小時的急產加上產後立即肌膚接觸1小時後,我對弟弟的母奶攝取足量非常有自信,產後只是配合弟弟的需求,大約3小時親餵一次,新生兒的弟弟總是容易陷入重度昏迷般的睡眠,喝奶不力;不過,因為同時大寶也同室,吸取了我大部分的關注,又已經離乳快半年,忘記脹奶的感覺,沒有太注意奶的狀況。
生產後第二天晚上,在幾小時內開始石頭奶,又痛又熱,而弟弟喝奶的效率依然很有限,我回憶起第一胎石頭奶的痛苦,心裡緊張了起來,拿著貓掌按摩棒開始幫自己「通奶」,奶卻越來越腫,這時才緊急打給宜蓁老師求救。老師先大概了解狀況後,告訴我這是產後生理性腫脹,貓掌震動是引奶陣用的,我應該先手擠奶移出一些奶水,並冷敷或敷高麗菜葉消腫。大寶睡了之後,老公馬上去附近的賣場買回一顆高麗菜,我在洗手台前擠出一點奶,夜裡敷高麗菜葉睡覺,半夜弟弟夜奶時起來換新葉子,果然早上起床時已經不痛了。
在生產診所第三天,護理人員告知,弟弟黃疸高達12,要睡照光車母嬰同室,結果效果不彰,主要還是因為我因為同床睡得比較好,沒有一直把弟弟放在車上照光,加上弟弟頭上有塊生產時被擠壓出的大血腫,還有我母乳移出的效率不好(當時並不覺得),膽紅素排出有限,體重也掉了一大截。這期間,弟弟雖然都有尿4片/天以上,大便卻都僅限於少數的胎便排出。第四天早上準備出院時,經皮儀器檢查出黃疸指數是19,診所小兒科醫師建議我們轉診醫學中心,心裡擔憂的我們,一家四口一起前往台大急診室。
剛到台大時,紹瑋哥負責處理咪寶,我抱著弟弟,心裡還抱著一絲希望,想說等等台大抽完血,指數一定沒這麼高,會叫我回家繼續親餵追蹤就好,沒想到直接被急診判斷需要留院照光。在急診檢傷時已經回答過就醫緣由、體重、寶寶狀況等等,在急診醫師那邊重新講一次,到新生兒病房辦住院還得忍著淚水重新講一次,十分折磨人。辦完冗長的住院手續,片我問護理師母奶怎麼送?可以來親餵嗎?我照光前想先親餵一次,結果弟弟著時已經迅速被餵食配方奶了...然後並不能先確定住院天數,反正就是要住到指數降到標準以下為止。這意味著我必須跟弟弟分開,然後還得回家定時擠奶。這胎完全沒有準備要擠奶的我們,無奈地馬上去買了電動擠乳器,並且同意送奶前或不足時可以補配方奶。
弟弟住院的這兩天兩夜,大寶醒著的時候可以轉移我的注意力,但只要大寶睡著或不在,我想到弟弟一個人蒙著眼睛躺在那邊,只能喝瓶餵奶,就一直流眼淚。我跟同是基督徒的宜蓁老師通電話,她花許多時間鼓勵我,也安慰我這是神給我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去同理生病新生兒母親的心情,以後也可以安慰同樣遭遇的母親。另好在我家離台大很近,一天坐Uber來回三次去親餵(新生兒病房護理師以為我在醫院徘徊不肯離去,整天等親餵...)。我出門去親餵時,紹瑋哥必須想辦法先帶大寶出去,否則剛迎接手足到來也需要安撫的大寶是不會這樣放我出門的。
弟弟在台大住了兩天兩夜,終於可以出院,並約兩天後回診。回診時換了一位醫師,從體重、尿量開始又全部重新問一遍,然後指數因為比出院時高,醫師給了一個我很聽不懂的指令:把一半的母乳替換成配方奶。蛤?我問醫師,這是為了什麼目的呢?醫師說配方奶降黃疸比較快。但是我心裡很多疑問,因為我得到的衛教資訊告訴我,母乳繼續餵,黃疸一樣會自然下降,弄奶粉真的很麻煩,我要親餵+擠奶+消毒擠奶器&奶瓶+泡奶,還有兩歲大寶要關注照顧欸,然後我才生完第8天需要休息欸(那天還是我生日)。
回家以後,跟我信任的泌乳顧問宜蓁老師討論,等見面諮詢,再決定要不要補奶粉。出於擔心,我不時想餵弟弟喝奶,並且可能出於恐懼的心態(因為弟弟雖然尿量足夠,卻幾乎沒有排便),還是買了一盒配方奶,試著瓶餵...洗擠奶器配件的時候我就掉眼淚了,覺得這是在幹嘛...重點是弟弟喝不太進去配方奶,老公餵了半小時只喝20cc。煮奶瓶生手的我們決定先把配方奶放一邊,還是等宜蓁老師來看過再說。
宜蓁老師一來,馬上突破我親餵姿勢多個盲點,跟大寶後期親餵的感覺一比較,我才意識到,原來新生兒親餵的姿勢超級重要,因為他們還沒有很好的能力調整自己的位置,媽媽需要調整好雙方的位置,才能幫助寶寶順利含乳跟喝到乳汁。當天恩碩大便情況就改善,我們也決定照宜蓁老師建議,轉戰博仁醫院毛醫師那邊回診,因為台大又幫我掛了另一位醫師,真的不想再重新互相了解,也不想再磨合母乳觀念了,直接找母乳支持的小兒科醫師比較有效率啊。
兩天後到了毛醫師診間,因為等了一陣子,大寶不耐煩一直盧。恩碩體重量完,毛醫師語重心長,問我坐月子有沒有幫手?我說訂餐自己在家帶大寶,毛醫師說妳太累了,所以老二看起來不像第二胎、溫柔生產寶寶的樣子,「他不好。」然後咪寶還在大聲盧「媽媽幫我畫冰淇淋~~~」,我有點傻了,出去診間準備抽兒子足根血看指數,還沒回過神。抽完血等第二次進去,大寶很鬧,老公帶她去開車繞繞哄睡,我背著弟弟在診間外面等抽血結果。這時我這兩天順利親餵建立的信心動搖了,又開始想不停叫醒兒子喝奶,很焦慮,在外面擦眼淚。等待時,我打電話給宜蓁老師討論情況,得到很多鼓勵和支持,才止住淚水。還好第二次進診間之後,弟弟黃疸指數是下降,毛醫師語氣也輕鬆很多,約了一週後回診追蹤。當天不顧坐月子中,直衝朋友家聚會。半個月來關在室內、整天擔心兒子沒喝到奶、擔心自己沒有能力兼顧大寶需求的我,這個下午見到朋友,終於放鬆了一下。
經過多位兒科醫師認證,二寶好像真的不太好,我們決定先請大寶忍耐一下,去保母家直到弟弟滿月。說實在我覺得弟弟就是生理性黃疸,比較倒霉,頭上有個血腫才指數比較高。但醫師說了算,也許專心陪他可以讓他更快恢復健康。
接下來每天早上婆婆都來幫忙陪弟弟,我慢慢地陪大寶去保母家,讓大寶覺得每天早上都有一個跟媽媽獨處的約會時間,她才願意笑笑地跟媽媽說再見。白天我就充分休息,隨弟弟需求親餵,弟弟的膚色漸漸不那麼黃了,大便的次數也多了起來。宜蓁老師每天都會關心弟弟的尿便量,用尿便量的成果鼓勵我們弟弟其實吃得不錯,我也就漸漸放寬心。隔週弟弟回診,弟弟體重增加不少,毛醫師也肯定狀況不錯,之後滿月就近在家附近的兒科監控體重即可。至此,我們家黃疸的這一課才算是下課了。
滿月時,弟弟的生長曲線很正常,黃疸也僅剩臉還沒退,我終於可以完全放心地隨嬰兒需求親餵,而不是總是隨時想塞弟弟奶。我們開始安排公園、教室、朋友家等等活動,弟弟就揹在身上隨時親餵。前兩個禮拜,弟弟在外面就關機不喝奶狂睡,而我的奶量還是太多,導致我每天都面臨塞奶危機。宜蓁老師告訴我,嬰兒剛開始外出常會用睡眠關閉感官來消除緊張感,會漸漸好轉。奶太脹可試著餵或手擠一點掉,慢慢會減奶平衡。果然兩週後弟弟喝奶明顯出現規律性,在外面也願意醒來喝奶了,而且我也終於不會太脹,硬塊漸漸都不再出現了,我的心情也輕鬆很多。
目前弟弟已經快三個月,我們透過觀察,漸漸磨合出全家人的秩序。弟弟很重睡眠,一定要睡飽才有精神喝奶,體力不夠時不能硬塞給他。大寶漸漸習慣弟弟的存在,原本常哭著要我馬上滿足她的需求,或是要求不要親餵弟弟,現在已經能在特定時間(早上醒來、出門前、睡前)把媽媽讓給弟弟喝奶,在旁邊邊聽我講故事等待,或是跟爸爸玩。目前我們已經排出大致規律的週間活動,揹弟弟在身上陪著我們上幼兒課程,或是上賣場讓大寶坐高推車買菜,或是幾家平價又有沙發可以放下弟弟用餐的餐廳、咖啡店,或是媽咪好朋友的家裡(這很重要,二打四絕對勝過一打二!)。甚至我現在已經可以恢復每天親自下廚準備晚餐的節奏,覺得一天比一天進入常規生活的感覺,很安心。
這次雖然是第二胎,卻面臨始料未及的哺乳挑戰,真的很慶幸有宜蓁老師的陪伴。專業的泌乳顧問不必動手推奶,不會命令妳該怎麼做,而是耐心教導妳怎麼把哺乳的知識活用在自己寶寶身上,觀察寶寶,給予媽媽信心上的支持。真心覺得每個母親、每一次生產都值得這樣專業的泌乳諮詢,讓自己和寶寶從起跑就能有一個好戰友。這兩年多來經歷兩次生產、大寶的母乳支持團體,宜蓁老師對我來說不只是提供專業諮詢的泌乳顧問,更是一路陪伴我在育兒之路上成長的好朋友,甚至是信仰上屬靈的團契夥伴。感謝主,總是為我們家預備。
經由咪寶恩碩媽所帶給我們的故事,使我們了解,無論是第幾胎的生產,個別寶寶都有其獨立特有的氣質,而當寶寶誕生後遇到哺乳或育兒上的問題時盡早尋求相關專業人員及家人、朋友的協助總是能找出一條適合家庭的出路,因為畢竟悶著頭哺乳或育兒是很有機會一不小心就陷入自己想像的迷思中,所以真心建議哺乳家庭多外出走走,多認識一些哺乳夥伴,多參與各地的哺乳支持團體,多與哺乳夥伴聊聊,同時可觀察別人的育兒方式,漸漸的;家庭成員終能磨合出屬於自己的規律及方式,對於哺乳或育兒是可以有多一些討論及選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