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1
哺乳懶人包
2
❖哺乳懶人包
3
❖乳頭混淆4
Missing parameters [corpname]

【乳頭混淆】

ac6c7d7dcd0b20015669af9bd2064f46.png


想知道偶爾給您的親餵的嬰兒使用奶瓶是否可行?
或是讓您瓶餵的寶寶轉換到親餵可能經歷的歷程?
當涉及到乳頭混淆時,以下是如何辨別及執行的方法,使您的寶寶成為開關親餵、瓶餵雙模式專家。
乳頭混淆是一個「形容詞」,用於描述習慣於從奶瓶中吸吮奶水並且較困難再回到乳房上的嬰兒。
他們可能會在媽媽乳房上抗議或百般挑剔。
一個似乎更接受奶瓶餵養而不是親餵的嬰兒「不會感到困惑或分不清何謂乳房何謂奶瓶」。
他只是“表現出”他喜歡從瓶子裡喝奶的傾向。
這就是為什麼新生兒很快就會明白,使用奶瓶後很快且不需要費太多勁即能輕易獲取所需奶水。
他們不必像從乳房攝取奶水時那樣本能思考及努力才能獲得奶水。
進行親餵時,您的寶寶需要掌握用小腦袋思考將乳房放入嘴裡,然後用小舌頭引出乳汁(這可能需要大約一分鐘左右的時間才能開始流出)並運用整個口腔的律動的藝術。
而通過傾斜的奶瓶,嬰兒他可以只用嘴唇擠壓就可立即獲得她想要的所有乳汁。
註:#已有許多牙醫醫學研究已表明,嬰兒時期因親餵而延伸的口腔訓練對於將來「生理強健」有著息息相關的顯著影響。
因此,有著乳頭混淆的嬰兒可能不會像想像中那樣自我感到困惑;他只是更喜歡奶瓶。
尤其是一個飢餓的寶寶,他們會更傾向這通往飽腹更快、更輕鬆的途徑。
事實上,大多數嬰兒從親餵到奶瓶再換回親餵「雙開關模式」是沒有問題;並且有些嬰兒從出生不久就做的到。
然而;開啟寶寶親餵、瓶餵雙模式需要先掌握一重要關鍵;#媽媽需要與您的寶寶完全掌握親餵竅門也就是.....
• 哺乳時媽媽乳頭不疼痛
• 哺乳後乳房能被吃鬆軟
• 哺乳時寶寶有大口吞嚥
• 寶寶每日排泄量足夠
• 並且不需要經常性的補充餵食。
當這些親餵的竅門完全掌握後,就可在媽媽不在或很疲勞時由其他人嘗試看看了!
對於上述親餵技巧掌握得宜的媽媽及寶寶,4~6週是取出奶瓶的一個時機。
因為經過4~6週的親餵技巧磨合大多母嬰已可有很不錯的親餵默契。
如果您在4~6週與寶寶親餵練習後還沒有達到最佳狀態,請諮詢您的IBCLC泌乳顧問。
為了鼓勵您的小吸乳器(寶寶)更順暢的從親餵切換到奶瓶或瓶餵切換到親餵,請堅持上述的那些策略。
無論是「瓶餵轉親餵」或是「親餵轉瓶餵」亦或是「開啟親餵瓶餵雙模式」,什麼才是“正確的”?最終都是取決於您寶寶的“喜好”。
所以母嬰願意嘗試一些不同的方式是一種雙方「心理意願」的呈現,進而以「行動」表現出來的行為。
如果您的新生兒似乎對奶瓶很著迷,請不要擔心。
只需要花一點時間和精力,您就可以改變這種偏好並引導她回到乳房。
方式如下:
• 建立情感基礎
審視您及寶寶親餵及含乳的「基本哺乳知識」,並經常與寶寶通過肌膚接觸擁抱,使寶寶感受與媽媽擁抱是多麼的溫暖舒適的感受。
在寶寶回到正軌之前可能需要在乳房上 持續肌膚接觸摸索幾次,但這是值得的!
畢竟親密行為是需要建立在雙方都願意的狀態下才能有享受的過程。
• 多觀察寶寶肢體線索,發掘需求
請不要在寶寶過度飢餓時才嘗試肌膚接觸或哺乳,通常任何人包含寶寶在過於飢餓的狀況下,對於學習總是較缺乏興趣且耐心不足。
建議可在寶寶“安靜清醒期”(身體活動少、呼吸規律、眼睛炯炯有神,是親子活動、肌膚接觸或餵奶的最佳時機)做嘗試。
請多些嘗試;因為世上沒有完美寶寶可一觸即成,給自己及寶寶多些肯定及耐心,成功的起始點總有機會在下一次的練習中與您們相遇。
• 切勿在練習階段完全丟掉奶瓶
在練習瓶餵轉親餵的階段,可能您會聽到一些耳語,諸如直接不再使用奶瓶補充餵食,需要狠心讓寶寶上乳房吃,即使寶寶在憤怒爆哭狀態也要堅持、寶寶餓到了就會吃了之類的耳語,這些都是危險的行為,可能導致寶寶進食不足而衍生後續問題。
盡可能使奶瓶餵養像親餵狀態
在練習瓶餵轉親餵or親餵轉瓶餵的過程中盡量以「嬰兒主導式瓶餵」銜接或導入, 主要是使寶寶瓶餵過程亦需要有舌頭的律動來獲取奶水以及盡量避免因傳統瓶餵方式造成寶寶生理過多的壓力。
最後提醒您~所有的專家都曾是初學者;給自己及寶寶多些耐心及包容,終究都可成為您們寶寶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