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個寶寶的個別專家就是自己的媽媽、爸爸;胖迪媽&胖迪的哺乳故事】
國健局自2003年成立哺乳專線,哺乳家庭以擔心奶水不足的問題高居前茅,母親們「自認奶水不足」,是停止哺乳、給予配方奶最常見的原因,但是事實只有極少數的母親,確實是因為病理性因素導致乳汁供應不足。
英國Woodridge醫師表示:在他們協助生理性奶水製造不良的個案中,只有2%個案是真正的生理性奶水不足。
換言之:這表示98%以上的母親的奶水是絕對足以完全供給寶寶生理上的需求。
產後2-3天想以擠奶方式移出奶水並不太容易的,也可能因母親擠奶技巧尚未熟練,致使母親「自認奶水不足」是最常見原因,尤以初產婦更甚於經產婦,而因此衍生後續一連串的哺乳問題,如:生理性脹奶演變為病理性脹奶、乳腺炎、乳房因奶水移出不頻繁;因而導致後續真的演變為奶水不足、嬰兒不願意含乳等等問題.......

但如果不能擠出很多,也不表示母親的泌乳量不足,只能反映的是;「所擠出的奶量,反映其擠奶技巧」或說「乳房內〝最起碼〞有那些奶量」。
同時千萬不要只是為了「〝想知道自己可以製造多少量的奶水〞而擠奶」。


1. 餵奶會痛是正常的。
不正確!

剛開始哺乳時乳頭較敏感、脆弱,是有可能的,但不應痛到使媽媽畏懼哺乳。
這種狀態通常可能會維持幾天,但是持續時間過長,如:超過4-5天,可能是有其他原因或是寶寶根本沒有含好。
2. 生產後最初三四天沒有奶水或奶水不足。
不正確!

此階段常常是因為寶寶沒有含好乳,才無法吃到乳房中的奶水。
剛生產後的媽媽因寶寶生理性奶水需求量不多,而產出的量較小是正常的 (正常狀況下,只有最初30~40小時奶量較小。約30~40小時後乳房會開始產出大量奶水),此時寶寶一定要「正確的含乳」才能吸到母奶。
3. 寶寶每次於乳房上應該吸20、30、50分鐘。
不正確!



若實際哺乳狀態是:「寶寶含著乳房」,這時可能含乳時間1-2小時,但是卻沒吃到多少。
「吸到奶水」的表徵;可藉由觀察嬰兒在乳房上是否有持續吞嚥、哺乳後嬰兒身體是否呈現放鬆飽足狀、哺乳後媽媽乳房是否感到鬆軟舒服、嬰兒一整天有濕重尿量5-6片, 並有50元硬幣大小便量3便。
若產後頭幾天被醫療機構通知寶寶體重掉的過多(7~10%)以上代表著,寶寶可能在前面幾天是“含著乳房",而不是“吸到奶水",此時建議尋求泌乳顧問或專業評估,以改善哺乳狀態。
4. 媽媽應該在每次餵奶前清潔乳頭。
不正確!

正常乳頭清潔只需要每天洗澡那次的清潔,過度的清潔將導致乳暈、乳頭上保護的油脂也被清潔掉,反而是造成乳暈、乳頭龜裂的主因。
然而;以配方奶的餵食是需要注重清潔的,因為配方奶不只無法保護寶寶不受到感染,反而是細菌滋生的溫床,容易受到污染。

將開水煮沸後,略降溫至70℃加入適量熱水於奶瓶中,後加入配方奶粉予以泡製;之後可隔水降溫或待溫度降至可食用溫度在予以餵食。(美國食品衛生處檢驗嬰兒配方奶中,發現有14%的Enterobacter Sakazakii阪崎腸桿菌,此種細菌在多個國家引起新生兒敗血症腦膜炎的病例和新生兒一些致命疾病可能有關聯)。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於2007年出版正確沖泡與貯存嬰兒配方奶的指南,其中也指出配方奶並非無菌產品,即使尚未開封的配方奶仍存在阪崎腸桿菌、腸胃道沙門氏菌。

以下是曾輔導的個案;
胖迪媽&
胖迪的哺乳故事,分享給各位~


由於老大哺乳非常的不順利, 在第二胎懷孕的過程中, 我就開始尋找專業人士的幫助, 在毛醫師的產前哺乳講座上, 得到很多的知識, 讓我對弟弟之後的哺乳之路信心滿滿, 在講座上, 毛醫師也介紹了團隊裡的到府泌乳顧問董宜蓁老師, 我趕緊筆記下來, 心裡想著一有問題就要找專業的協助, 絕對不要再重蹈上次的覆轍!
在醫院生產的過程有出血過多, 頭二天我無法下床, 弟弟也插著呼吸管無法親餵, 因此我維持四小時手擠奶但沒有擠出任何一滴奶, 第三天我跟弟弟開始練習親餵, 親餵完我還是把弟弟推回嬰兒室因為怕他肚子餓到, 到月子中心時第一天, 一樣是親餵完把弟弟推回嬰兒室, 嬰兒室就補我上餐擠出來的母乳, 我再每三小時擠乳一次, 過了二天之後, 我突然覺得這樣不是二道工嗎?
因為弟弟回去嬰兒室補的瓶餵也是我擠出來的母乳, 照理說我應該不會餵不飽他啊!
但是每次親餵完推回去護理人員總說他還想喝就補他瓶餵母乳, 不推回去我又很怕餓到弟弟,
就這樣心裡覺得怪怪的,跟之前毛醫師講的不太相同, 卻又不敢打破現狀, 打給了董老師, 董老師很快的回覆我時間後, 卻是月子中心不太願意有外人進來接觸到寶寶, 我也因為還是很怕餓到寶寶就妥協, 沒有堅持,
心裡想著之後走一步算一步吧!
我每天白天時逐漸拉長親子同室的時間, 但也只有四~五小時, 其餘時間仍是親餵+回嬰兒室補瓶餵母乳, 我再擠乳的模式, 到出月子中心的前一週, 突然遇到了困難了! 弟弟不願意親餵了! 只要一橫躺準備好搖籃式的姿勢, 弟弟就大哭不從, 我很緊張很怕他餓, 總是試了又試後就趕緊推回去嬰兒室補奶, 心裡非常焦慮, 想說第二胎的親餵之路難道又要斷了嗎?!
此時我趕緊重新與董老師聯繫, 說明了狀況, 預約了出月子中心回家的第一天就立刻來到府諮詢, 並且在這幾天內先做一些補救的措施, 包括盡量母嬰同室, 及母子二人脫光光做肌膚接觸, 老實說肌膚接觸在月子中心做這件事的壓力很大, 因為一直有人敲二下門就進來, 送餐, 打掃等等, 這時的我好想回家, 就與月子中心提前了二天出院. 在一天做了好幾次的肌慮接觸後, 弟弟的狀況好像有改善, 願意親餵了, 但我也發現親子同室時我並不知道如何安撫他, 他是餓了還是想睡我完全看不懂, 有時弟弟吸奶到一半大哭, 我以為他太餓了趕快手擠60ml在瓶子裡現榨給他喝, 才發現弟弟原來不是餓是想睡了!喝了二口就睡著了.
在諮詢的那天, 董老師路途非常遙遠的來到我家, 一開始就發現了親餵姿勢的問題, 導致弟弟吸不到奶因而有時十分生氣, 一點點的小問題沒有專人指點卻成了大問題!
老師評估過後也說我的奶量是絕對可以餵得飽我的寶寶的, 聽了之後真的是信心滿滿, 老師教了搖籃式,躺餵和生物哺育法, 以及很多觀察寶寶及安撫寶寶的方式, 並且給我許多正確的觀念,
老師說這麼小月齡的寶寶1~3小時喝一次都是正常的, 所以我也不用怕他餓, 就再餵就是了, 有時哭不見得是餓, 寶寶除了餓也有其他的需求,
我的媽媽也全程在旁邊跟著聽, 自此不會再問我「他是不是沒喝飽」的這種問題,
原本預定2小時老師也講到3小時才離開,從諮詢後老師仍持續的關心我的哺乳狀況, 直到穩定, 對老師只有滿滿的感謝, 能讓我享受這麼順利的哺乳之路. 多虧了這次的諮詢, 我才開始我的全親餵之路, 每天跟弟弟朝夕相處, 我漸漸很了解弟弟發出的訊號是什麼意思, 是餓了還是想睡, 我這個當媽媽的才應該是最了解的不是嗎?
對比之前省了瓶餵洗奶瓶和擠奶的工, 還增加了母嬰相處的親密時光.當然親餵的時間仍是30~40分鐘, 2小時就喝一次, 因此在產假時間仍是整天掛奶, 我就白天看電視坐餵, 晚上躺餵,
但是自從三個月大起吸飽的時間快了許多,大約15分鐘就搞定一餐, 開始享受到人家說親餵是倒吃甘蔗的成果了, 如今弟弟已經六個月大了, 肥嘟嘟的非常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