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奶先通腦;通腦後通心!饒了自己比較容易寬恕別人;鼎丁媽&鼎丁的哺乳故事】
人在「想掌控」而無法確實掌控的時候,會使心理產生焦慮、憤怒、不耐煩等等負面情緒!
人在「想掌控」而無法確實掌控的時候,會使心理產生焦慮、憤怒、不耐煩等等負面情緒!
而人在意識到「被掌控」的初期,心理會產生拒絕、抗議、憤怒等等;當被掌控的時間稍久一點而無法突破困境時;就會產生失望;經常抗議無效、並一次次的經歷失望後,就會產生絕望!絕望是一種了無生趣的感受!
所以無論是「寶寶的睡眠」或「吃飯、喝奶作息」,其實依照寶寶的需求陪伴其入睡,依照寶寶的需求給予餵食,總是較符合人性的,因為畢竟睡眠與進食都是「個人」的事呢!
而尊重上述寶寶需求的前提,建議家長或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可先學習理解寶寶肢體語言的含義,並加以回應,慢慢的默契就會在這過程中建立了!
我想;無論是大人或小嬰兒,被同理總是較容易感到被愛以及滿足的呢~

然而人類嬰兒,就哺乳動物界來說屬於早產兒,我們可以試想,哪個哺乳動物出生後需要等待約一年才能走路呢?
幾乎沒有,除了袋鼠以外,所以人類寶寶與袋鼠寶寶都需要出生之後經歷那慢慢成熟的過程。
而在自出生後到一歲左右年紀的寶寶,因其肝臟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所以無法生產出足夠的醣類來因應長時間的不進食,所以要求寶寶睡過夜而可能衍生出間隔較長時間才餵食,其實並不太符合寶寶生理需求的喔!

我在生產前就一直希望自己能夠全親餵。
於是產後1週內全力親餵掛奶,沒有讓寶寶吃過奶瓶,也沒有擠奶。但寶寶在出生後第6天體重跌破10%,合併結晶尿,黃疸指數來到12,令我非常驚恐,我懷疑自己沒有足夠的母奶,於是開始了親餵之後擠奶追奶,寶寶補瓶餵配方奶之路。
努力到產後半個月,我真的精疲力盡。
兩到三小時親餵一次,每次40分鐘到1小時,偏偏親餵完也沒看過寶寶吃飽放鬆軟綿綿的樣子,反而寶寶總是不停在尋乳,我覺得總是在進行無效的親餵,甚至懷疑自己是在虐待寶寶,非常挫折。
明明親餵一小時了,寶寶還是餓,我還是不能軟奶,我搞不懂到底是寶寶吸吮姿勢不良無法從母親的乳房得到足夠的奶,還是我的母奶真的不夠寶寶吃。所以我上網求救,最後找到宜蓁顧問來月子中心協助我。
宜蓁顧問教導我如何正確判斷嬰兒的飢餓線索,並且向我肯定寶寶的狀況沒有問題,只是因為寶寶37週又兩天就出生了,算是足月早產兒所以吸吮能力較弱,要媽媽要對寶寶跟自己有信心。
宜蓁顧問當天陪伴我長達3個小時,在她的引導之下寶寶第一次在我的乳房上吃飽到全身放鬆熟睡,這是半個月來我第一次感受到「親餵成功了」的正向回饋,有如在黑暗之中看到了一絲光明,支持我繼續努力親餵下去。
於是我發狠在月子中心就開始24小時母嬰同室,奶量有追上來但還無法達成全親餵,儘管如此我還是持續掛奶,不停努力。
直到寶寶大約六週的時候我終於累到想放棄,因為我還不會躺餵(寶寶側躺時含不上乳頭),夜裡每兩三個小時起來坐餵一次半小時至一小時,親餵完還要補餵配方奶,實在太折磨人,慢性失眠讓我幾乎憂鬱到想自我毀滅。
剛好我的朋友跟姊姊那時生產,她們回報奶量,都是在產後6、7天就突破100cc甚至150cc。
而我產後10天的時候三小時才不到40 cc,跟他們兩人相比我覺得自己奶量少的可憐,寶寶每次吃奶都要努力1小時才能吃個半飽,母嬰雙方都很辛苦。某個程度上可以說,親餵時痛苦耗損的感覺遠遠超過滿足幸福的感覺。
我告訴顧問,很抱歉讓她失望,我決定要放棄親餵了。
於是她與我相約再次到我家裡哺乳諮詢,幫我檢視餵奶的姿勢,並且反覆引導寶寶直到他把躺餵姿勢學會才離開。
因為寶寶學會躺餵,我晚上稍微可以睡得好一些,又堅持了兩週,才順利全親餵成功。
以為全親餵之後就海闊天空了嗎?並沒有。
大約6週到8週是寶寶哭鬧的高峰期,我陷入完全的驚慌失措,無法辨認寶寶是肚子餓了哭,還是想睡覺哭,還是無聊哭,還是不舒服哭,總之一直在哭。
這個時候我開始採用網路上吃玩睡的規律作息方式訓練寶寶,目的是作息規律後我就可以知道寶寶是想睡了哭,還是肚子餓哭。
於是我開始為了寶寶的睡眠問題焦慮,因為他總是睡不到應有的時間長度,多半睡30分鐘就醒來哭。
我還看到網路上有文章說寶寶的小睡若少於1個小時等於沒有休息到,所以我把寶寶所有的哭泣都連結到睡眠不足之上。
當我想盡辦法要接覺延長寶寶的小睡,寶寶就睡得更不好。而且老公被我搞得很緊張,就怕開關門或放東西發出噪音,使得寶寶哭醒,老婆不開心。
為了規律作息,我甚至試過讓寶寶白天哭到睡,是的沒錯,寶寶真的可以訓練,兩週之後,把寶寶放到小床上面他可以不哭自行入睡(但是30分鐘一定醒)。
我本以為這是成功的開始,沒想到寶寶原本狀況良好的夜間長睡眠卻開始退化。本來可以五六個小時才醒來討奶一次,變成3小時醒來一次,再來變成兩小時醒一次,甚至一小時不到就醒一次。
一開始我還沒有想通是我的焦慮跟訓練造成寶寶嚴重的不安全感,反應在無盡的夜奶之上。
反而怪罪全親餵跟奶睡,責備自己養成寶寶日夜奶睡的習慣,導致寶寶半夜必須每小時不停吃奶接覺,很後悔自己選擇了親餵這條路,因此害了寶寶(睡眠障礙跟吃太多奶)。
然而頻繁夜奶已成為事實,我只能放掉對所有規律作息的要求,不再跟寶寶對抗,接受寶寶的夜奶需求,希望能因此安撫他的情緒。
但情況沒有改善,因為我無法放掉自己的焦慮,尤其寶寶因頻繁夜奶體重開始狂飆,4個半月的時候已經來到8.6公斤,我開始擔心過重將會影響到寶寶粗動作的發展。
總之就是擔心不完,擔心寶寶吃不飽,煩惱寶寶一直哭,焦慮寶寶白天睡不好,再擔心寶寶晚上一直醒,再煩惱他吃太多奶、體重太重、發展不好,我一直在擔心焦慮緊張。
寶寶可能感受到媽媽並不接受他真實的樣子,感受到媽媽希望他跟書上的理想寶寶一樣「標準」,所以壓力大,才經常哭鬧又睡不好。
至此我覺得非常低落,自覺是個失敗的母親,甚至害怕面對寶寶跟他的情緒(他很常崩潰哭)。
我忍不住抱怨「當初如果沒有全親餵就好了。如果餵配方,遵循吃玩睡,寶寶是不是就能吃得飽睡得好,作息規律有安全感,而不像現在這樣,每晚夜奶無數次,寶寶吃到吐,媽媽沒得睡,母嬰互相絞殺。」
在我憂鬱到最深的時候,我跑到宜蓁顧問所領導的母乳支持團體裡面發了篇長恨文發洩情緒,結果卻收到哺乳媽媽們的許多關心跟鼓勵,他們告訴我,我的寶寶這樣很正常,他們也是夜奶頻繁,我並不寂寞。
宜蓁顧問為此特別聯繫我,叫我一定要跨出去,到母支團體交朋友。當週禮拜二我真的去了母支,也真的順利交到朋友。
在母支團體,我親眼見證了,即使母嬰關係最和諧美麗的親子檔,寶寶也會有無端崩潰哭鬧的狀況。於是我有了信心,原來我家的母嬰關係(寶寶經常崩潰)是正常的,因此我產生勇氣跟自信,學著像其他媽媽那樣平靜面對寶寶的情緒跟哭泣。結果,當我不再焦慮,寶寶果然就穩定下來了。
最大的驚喜是參加母乳支持團體使得寶寶被充分放電,晚上回家的睡眠品質改善不少,奶睡可以一次成功,而不需要奶了又醒、醒了又奶,吐奶掙扎,馬拉松兩三小時才睡著。
後來我連續每天都帶寶寶出門到不同的地方去看看,讓他在陌生的環境平躺半小時到一小時,觀察、放空、舒展身心。
同時我學習其他媽媽的身教,放下心中的緊張,不再積極帶寶寶練習翻身,不再拿玩具過度刺激他,而是讓寶寶自己決定要做什麼打發時間。(寶寶決定吃手,看天空,恍神,仰翻側,側翻仰,抬抬腳,反覆輪流這些項目。)
試行幾天,發現寶寶長睡眠狀況改善非常非常多,本來一小時夜奶一次,變成兩小時夜奶一次,昨天甚至發生三小時夜奶一次的狀況。白天的小睡也從半小時就醒來哭,變成可以自行銜接睡眠睡到一個多小時。哭鬧的情況少了許多,一週內改善幅度之大令人難以置信,不禁懷疑,難道寶寶你被盜帳號了嗎?(笑)
其實不是的,寶寶沒有變,改變的是媽媽。
媽媽一直懷疑自己做錯、做得不好,一直擔心寶寶睡得不好、夜奶太多、體重過重、發展落後、刺激不足,一直害怕寶寶哭泣,焦慮寶寶的負面情緒。媽媽很緊繃,所以寶寶跟著緊繃。
當媽媽放下這些恐懼焦慮之後,寶寶恢復放鬆的姿態,開啟正向螺旋,心情好自然就睡得好了。
要我這樣一個習慣掌控一切,事事力求符合「標準」的人放掉焦慮是很困難的,謝謝宜臻顧問跟母支團體的大家幫我走出第一步。
我覺得未來充滿希望~以後還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