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哺乳懶人包 > ❖哺乳懶人包 > ❖哺餵母乳的迷思二:哺乳媽咪營養迷思及飲食建議
哺餵母乳的迷思二:哺乳媽咪營養迷思及飲食建議

母親在哺乳期增加食物的攝取是否會增加母乳的製造量仍不確定,提供母親補充的食物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營養狀況,並確定她的母乳中有足夠的維他命,建議媽媽維持平常的進食型態(包括進食種類、進食量及次數),不用刻意吃大量的特定食物(如:把牛奶當開水喝),或是刻意避免不吃某些食物。
製造母乳一天約需消耗700大卡,一個營養良好的母親約有200大卡來自自身儲存的脂肪,約有500大卡來自於飲食,建議採取「餓了就吃(eat to hunger);均衡飲食」來因應日常營養所需。

媽媽應該依自己感覺來攝取水分,如果需要更多水分,母親的身體會經由「感覺口渴」來告訴自己,不要相信每天必須補充相當大量水分、湯品的說法。
但是若針對特別不愛喝水的母親,建議每日攝取約2500cc。
研究顯示,攝取太過多的湯湯水水反而可能會抑制乳汁分泌。

咖啡,茶,及可樂中的咖啡因可能排至母乳中,使寶寶煩躁。咖啡因在攝食60分鐘後母乳中的量最高。
如果媽媽一天攝取量不要超過300毫克,對寶寶影響不大。
如果媽媽長期飲用大量的咖啡因時,可能造成寶寶躁動不安、不好睡。
咖啡因在寶寶體內的代謝隨著年齡而加速,因此影響越來越小。
如果媽媽覺得寶寶晚上睡得不好,盡量在下午三四點之後不要再喝咖啡。

美國藥物協會建議媽媽的飲酒量不要超過每天每公斤體重0.5公克。
酒精會抑制乳汁分泌,即使將乳汁擠出也無法加速乳汁中酒精的排空,哺乳期間宜避免飲酒。

如果媽媽吸菸或是服用其他藥物,寶寶可能比較容易哭鬧。
如果家中有其他人抽菸,也可能影響寶寶。

民間及網路上有一些可促進乳汁分泌的食物,媽媽可以試看看。
喝一杯安神、溫熱的湯品或自己喜歡的飲料、食物、餐點,「善待自己、真心相信自己、相信寶寶」最能促進乳汁分泌。
但是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可能反應不盡相同。

吃「開心」的食物遠比吃補品的效益更高,所以舉凡珍珠奶茶、cake、炸雞、魚湯、甜湯等等皆可嘗試。
但是吃完開心食物之後;「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寶寶多吸,寶寶不吸的話,就要多擠奶。 同時放鬆心情,奶水才能分泌的更多。

民間及網路上一些關於哺乳媽媽的地雷食物說法,舉凡韭菜、人參、炒麥芽、瓜類食物等等,還是需因應到個人體質不同,可能反應也不盡相同。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即使誤食到個人的地雷食物,經由「多餵或多擠」、「情緒放輕鬆」,奶水自然會再回升。


寶寶可能對媽媽食物中一些蛋白質過敏;牛奶、豆、蛋及奶製品、麥、玉米、花生、堅果及帶殼海鮮都可以造成上述問題。
寶寶也可能在出生時喝過一兩餐配方奶,就產生對牛奶蛋白質的過敏。

•媽媽或其他家人會過敏的食物。
•媽媽最近吃很多的食物。
•媽媽本身不喜歡,但是為了哺乳而進食的食物。
•氣味強烈的食物可能改變乳汁的味道,讓寶寶不喜歡而拒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