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哺乳懒人包
2
❖哺乳懒人包
3
❖母婴分房、分床对母亲及宝宝睡眠的影响4
Missing parameters [corpname]

母婴分房、分床对母亲及宝宝睡眠的影响

 f982565b3737086dbb592782022fca48.jpg

母婴分房或分床会使母亲及婴儿情绪不稳定。
也会使母、婴「皮质醇」水平升高,影响其生理压力表现,如:睡眠品质。
「皮质醇cortisol」,属於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之中的糖皮质激素,在「应付压力」中扮演重要角色,故又被称为「压力荷尔蒙」。
皮质醇会提高血压、血糖水平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
正常含量的皮质醇有助身体在压力下回复体内平衡。长期压力会导致长时间分泌皮质醇。
使用配方奶瓶喂或瓶喂母奶喂食的婴儿,即使看起来睡的很安稳,但是其「皮质醇仍居高不下」,其睡眠品质是较差的。
波拉德(pollard)等人研究,经常使用奶瓶、安抚奶嘴的婴儿,可能会忘记如何吸吮自己的手指。
对某些婴儿而言,吸吮可帮助婴儿刺激呼吸,预防婴幼儿猝死症。
注:婴儿在乳房上的吸吮与吸吮奶瓶、奶嘴方式不同。
转贴一篇产科陈钰萍医师、IBCLC关於宝宝睡眠及哺乳相关的文章,提供给哺乳家庭参考喔!
「母婴同眠与母乳哺育」
睡眠与夜奶,一直是许多妈妈的困扰。迫不急待想跟大家分享这一篇(好多好多事都迫不急待想跟大家分享,偏偏我书又读得慢,一个人在国外带两个小孩还要煮三餐,我想大家会体谅我吧? ),了解之后,我相信许多妈妈对宝宝同眠与夜奶会更加心甘情愿。
就生物学来讲,宝宝出生后至少头一年中,跟妈妈一起睡与夜奶是必要的。长久以来,考虑新生儿的问题,母婴是一体的,不可分的。宝宝出生之后,是子宫内到子宫外,母子关系的延续。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透过羊水,听著妈妈的声音,闻妈妈的气味,跟妈妈一起动,感觉妈妈的血管跳动与呼吸,出生后,母婴一直在一起,延续这样的熟悉感,而脐带与羊水的功能就改由母奶来替代。
要谈到母婴的关系,就必须从演化的观点来看。西方工业化国家在这个世纪以来却舍弃演化观点,也舍弃传统文化母婴关系的密切,将新生儿问题单独讨论,以至於越走越偏,把母婴越推越远,甚至公共政策还提出亲子同睡是危险的,而不去细究之中的原因(床垫太软?母亲抽菸?)。以至於这世纪以来,配方奶与母婴分离,反而制造出更多的危险与问题。(相对於西方文明世界,一些所谓的落后地方,维持母乳哺育与母婴同睡,反而没有睡眠呼吸中止这些问题。)就自然演化来说,母婴是一体的,双方在生理上、心理上,互相影响著。母乳哺育应该是由婴儿来主导的(宝宝饿了,有需要就喝,而不是照表操课),母婴一直在一起,延续子宫内的连结才是最成功对宝宝最好的照护。
宝宝出生时,脑容量只有成人的1/4,无法自己移动,除了哭以外,无法让照顾者知道他要甚么。如此不成熟,是需要照顾者全心的照顾。就演化方面来说,人类因为要进化成双脚站立,空出双手来使用工具,骨盆腔越变越窄小,脑容量越变越大。所有其他胎生动物宝宝的头都比骨盆腔出口小,独独人类的宝宝头比妈妈骨盆腔大,所以对人类来说,生产是危险与困难的。也因为如此,宝宝要在头还没大到生不出来前就出生,所以即便和人类的近亲猩猩比起来,人类出生时不成熟许多,可以说所有的人类宝宝跟猩猩宝宝比起来都算早产儿。所以母婴更加不能分离,宝宝许多功能的建立,器官的发育,都还要靠妈妈呢!
跟其他哺乳动物比起来,母奶中的脂肪与蛋白质比例较低,含的卡路里(热量)也较低,所以宝宝必须赖著妈妈,频繁的喝奶。但是因为脑容量出生时只有成人的1/4,头两年要长到80%,所以乳糖(脑部发育必须的成分)占很高的比例。而婴儿一与母亲分离就会哭,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转,因为没有妈妈等於没有奶等於活不下去。以狮子为例,狮子的奶脂肪与蛋白质含量高,热量也高,狮子妈妈可以外出猎食12小时之后再回来喂狮子宝宝,妈妈离开时宝宝也不会哭(而且妈妈要离开那么久,哭会招来敌人)。所以有一派说法说是宝宝哭不要理,可以训练他独立,喂食要按时间,这些就生物演化观点来说都是不对的。(原来这些怪怪理论都是来自所谓的西方文明世界,真所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文明不只有好处,坏处也不少呢!到头来人类还是自己害自己啊!)